志愿服务

首页>>专题>>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西部计划

梦牵西部,情系教育——河北师大研支团事迹简介

发布时间:2016-11-10 浏览次数:0

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采取公开招募的方式,每年选拔一定数量具备保送研究生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到西部贫困地区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同时开展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服务期满后,由下一批志愿者接替,形成"志愿加接力"的长效工作机制。自2002年开始,河北师范大学先后有97名同学赴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新疆库尔勒地区、保定市阜平县、承德丰宁等地开展支教扶贫工作。2016年,我校又选拔了7名应届推免研究生组成了中国青年志愿者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他们将于明年7月份分别奔赴新疆、甘肃和河北三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一、青春无悔,奉献无尽,用生命和汗水诠释志愿服务精神

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服务地是都是中西部的贫困地区: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地处青藏、内蒙古黄土三大高原的交汇点,平均海拔在2400米以上,冬季从每年的10月份可持续到次年5月,最低气温可达零下25度,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新疆库尔勒地区处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干旱少雨,绿色显得尤为珍贵:近两年新增加的服务地河北省阜平县和丰宁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在这些地区,贫困,不再是毫无意义的形容词,而是眼前实实在在的生活。难忘第一次学着当地人从井里打水;难忘第一次在雪地里捡树枝,第一次举起斧子学劈柴,难忘第一次生火取暖、第一次自己做饭……思乡的泪水常会在深夜湿润眼眶,但每一届的支教团却从未熄灭过热情的火焰,他们用如火热忱把“异乡”变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第一批去往甘肃的五名研支团成员都是女生,她们克服气候、环境、民族、地域等重重困难,被《燕赵晚报》的记者称赞为绽放在大西北的“五朵金花”。2005年4月,化学系的女队员张彦被查出患上痛风,一边治疗一边坚持上课,直到无法行走才住院治疗。祸不单行,由于工作过度劳累,另一名队员管艳被诊断为坐骨神经痛,学校建议她马上住院治疗,但是她拒绝了,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功课,她每天靠吃药抵御着难以想象的病痛,坚持完成了支教任务。2006年,音乐系的罗二敏,因高原反应引发连续高烧最后导致严重咽喉炎,对于声乐专业的她来说,这无疑是致命的,可她硬是坚持着结束全部课程才回家接受治疗。2008年的支教团队长赵涛突患急性阑尾炎,医生建议他马上住院接受手术治疗,但是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功课,他拒绝了,只好每天靠输液抵御着难以想象的病痛。由于当地条件的限制,他不得不含泪提前返回河北进行治疗。回到河北石家庄后,他没有进行必要的手术治疗而是依靠每天去医院输液控制炎症,当病情稍有好转后他立即搭上了返回支教地的火车回到了学生身边,坚持完成了支教任务。2014年,陈鑫等四人来到新开拓的服务地——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 尽管同样处于河北省内,四名志愿者还是没有想到当地的生活条件竟然与家乡如此迥异。湿冷的冬天寒气刺骨,洗了的衣服经常要两三天才能晾干;打一次水来回竟需要半个多小时;陪伴她们一年的还有吱吱作响的木板床,没有水、电、卫生间的简易宿舍。“前半年,感冒六次,一次发烧,嗓子半月不能说话,一次中风,脖子和后背疼了大半个月,”尽管如此,志愿者赵智慧在看到为她拿药的学生时,依然感到了“满满的幸福”。秉承着服务西部、融入基层的理念,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之外,志愿者们与兵团的普通劳动者一样在田间劳作,绵延数十里的西红柿、辣椒、棉花都是他们亲手摘下;防风带的几千棵树苗,都是他们亲手种下。外语学院的佟彤在支教感悟中这样写道:西部的大地在我眼中无比美丽,因为那里承载了我青春的梦想,留下过我奋斗的足迹!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用一年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正是这种信念,支撑着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这面旗帜。志愿者们用自己无私的奉献,用自己的生命和汗水,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二、满腔热血,不辞辛劳,用实际行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

教学工作是支教团工作的核心与主题。如何将学到的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际,并因地制宜的选择教学方法,是个需要不断探索的过程。若能成功地做到这一点,也就实现了志愿支教工作的真正价值。志愿者们进驻当地后,往往立刻被分配到教学一线。有的队员还担任了加强班的班主任。一周有20多个课时,经常备课到深夜。数不清多少个日夜,队员们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免费为学生辅导补习功课;数不清多少个周末,在严寒中翻山越岭,对学生挨家挨户进行家访。针对当地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队员们想了很多办法,侯瑞贤承担的心理健康课程,但当地学校没有统一教材,她就自己出钱购买教辅书籍,自己上网搜集资料,还帮助学校完成了《与你同行—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手册》的编写工作。王章乐同学在当地民族中学成立了首个物理兴趣小组,利用简易的替代实验、采用贴近生活的日常现象,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支教团成员于治军辅导的学生,在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中获二等奖。于治军本人也荣获甘肃省中学生物竞赛优秀辅导教师的荣誉。刘小叶同学的多媒体示范课还被刻录成光盘,作为山区现代教育的范例在甘肃省推广。

在紧张的教学之余,支教团成员们都担任了所在中学校团委的各项职务,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为了营造奉献、友爱、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加强服务地中学与河北师范大学的联系交流,2008年,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与甘肃省民族中学团委联手建立天祝县民族中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同时选拔了第一批青年志愿者。由研支团成员担任指导教师,带领志愿者们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活动,赢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支教团成员张媛媛在毕业后留校工作,2010年暑假期间,在阔别服务地三年之后,她代领河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暑期社会实践的队伍,重归天祝县,以“寻访民族文化,推广网络知识”为主题开展了为期十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为天祝一中的七百余名高中生举办了“青少年健康成长与网络文化”系列讲座;义务为当地教师、团县委工作人员进行了计算机基础操作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power point、概念图等实用软件的使用方法;还在学院教师的指导下,设计制作了共青团天祝县委员会网站,取得了非常好的实践效果。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当时的天祝团县委书记冯志鸿还于2010年9月专程回访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双方的友好互动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14年,在新疆服务的研支团参加了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他们的“红字军——大手拉小手”项目,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唯一的参赛作品,取得了入围奖。

凭着自己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忱,支教团的成员们在艰苦的物质条件下,也依然散发着火一般的热情。用自己的青春和活力,为当地的教育事业注入了盎然生机,以实际行动履行着志愿者坚定的誓言!

三、各展所长,外引内联,以亲身体验弘扬志愿者服务精神

1、广泛参与,加强交流。队员们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参加县里、市里组织的各种活动。在天祝县的迎新年联欢晚会、庆七一晚会等舞台上,都有支教团队员们活跃的身影。刘小叶陪同外宾,先后参加了中欧项目、“千乡万才”等项目的工作,给外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当地政府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她被评为“甘肃省扶贫接力计划优秀青年志愿者”和“石家庄市优秀志愿者”。管艳代表天祝县在武威市“我是共产党员”专题演讲比赛中夺冠。她还被授予“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优秀志愿者”称号,并于2005年12月获得“石家庄市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称号。2006年,甘肃研支团的成员们与清华大学(西藏山南二中支教)、天津师范大学(定西市安定区)、福建师范大学(定西市漳县)、西北工业大学(武威古浪县)的支教队交流心得体会,实地考察、听课学习,了解学生差异,并利用假期赴西北师范大学参观学习,了解甘肃当地的师范院校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还经常到邻近的古浪二中、三中、郎木寺中心小学和甘南小学交流学习、讲授公开课等。极大的增强了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社会影响力。

2、扶贫济困,奉献爱心。当地的贫困现状,每一名队员都感同身受。刘小叶从支教那年开始,每年捐助1000元的助学金,至今从未间断。2007年,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与青岛“日行一善”网站建立联系,开始了更大规模的助学活动。他们整理并建立了民族中学贫困生档案,为后续资助提供了保障。在2007年5月25日举办的资助仪式上,将已收到的近两万元资助款及大量御寒衣物发放给学生。2008年,研支团联系到中华怀恩慈善会和百度旧衣吧,为服务地的孩子募捐了近六千件衣物以及部分书籍和文具。2010年,研支团与“腾爱”公益慈善基金会合作,对服务地的四所小学捐赠了价值五万元的文具、衣物、运动器材等物品,并将捐赠的相关信息通过微博进行实时更新。

2014年,服务于阜平中学的严明慧在公益组织“西部愿望支教团教育促进会”的支持下,两次带领服务地的学生组成西部愿望游学团,赴北京、石家庄等地开展游学活动,让孩子们参观大学、现代企业、著名景点等,实实在在看到了梦想的模样。同时,她还在当地组织“微事愿望”活动,为当地150个孩子实现了心愿。 2015年,在承德的研支团成员联系母校的教育基金会,组织了“青春携手,爱心圆梦——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助学捐赠”活动,向丰宁的贫困学生捐赠520余件新衣服和10台电脑。十四年来,河北师范大学研支团为服务地募集到价值二十余万元的物资,受助学生达2000余人次。

3、扩大宣传,增强影响。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一直希望通过报道,引起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对西部的了解。支教期间,队员们多次深入地走访调查,收集了大量珍贵的资料,包括照片、录音、调查报告等。2003年,《燕赵晚报》报道了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第一批队员的事迹;2006年,甘肃省天祝电视台专门拍摄了反映河北师范大学研支团服务西部的纪录片《爱心撑起支教路》,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在2007年6月的武威日报上,以专题刊发了《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资助天祝贫困学子》的报道。2013年8月29日,燕赵晚报以《师大研究生新疆支教不怕时差不怕苦》为题,报道了我校研支团的事迹,第十四届研究生支教团建立了以“河北师大研究生支教团”为名的腾讯微博,借助网络平台扩大宣传力度。志愿者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吸引更多有志青年参加加入志愿服务西部的行列中来。

2013年6月8日,李克强总理来到我校视察,在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委员杨晶、教育部长袁贵仁以及河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建强、校长蒋春澜等同志的陪同下来到我校西部计划项目咨询处,主动伸出手与即将奔赴新疆的两位志愿者握手问候,总理先问两位同学西部计划报的哪里,并详细询问了两位同学的基本情况。总理说“新疆很重要,你们一个来自新疆,是回乡为家乡建设做贡献,一个是离开家乡为新疆做贡献、为国家建设做贡献,你们有这样的意向很好。你们是支援西部的新力量,新疆需要像你们这样有知识、有文化的大学生,党和政府会更加关注和保护你们的,希望你们继续努力,祝愿你们一切顺利。”随后,总理向西部计划项目工作人员询问了我校实施西部计划的基本情况,并嘱托一定要把这项工作做好。

总理的话深深打动着志愿者们的心,尽管西部之路走得艰辛,但一年的志愿服务经历让曾经参与过的每一个人都满怀希望、无怨无悔,一届又一届的志愿者们将自己对于爱的讴歌、对于美的寻求、对于生命的礼赞,写在西部的广袤大地上。在千山万水之外,那片土地让人魂牵梦萦。不论是在这现代化的大都市,还是在那样偏僻的小镇;不论存在着多大的差异;不论远隔着多少座山,多少条河,爱心的火种在一届又一届的支教团手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2016年7月,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的12名志愿者又将接过前辈手中的旗帜,“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续写河北师大人的爱心与坚守。

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链接:http://xibu.youth.cn/jyjl/gxlz/zl_341/


微观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

关注官方微博

版权所有:河北师范大学青春网 主办单位:bt365体育的感觉

技术支持:载驰科技